這一年的高考又一陣轟轟烈烈地過去了,00后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高考的成績必然有好有壞,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觀點激進的家長看到成績單,就武斷地給自己的孩子下定義,覺得孩子這輩子“完了”。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次考試就能定格一個人的一生嗎?肯定不是。
高考雖然是許多人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橋梁,然而這個命運能否徹底改變,決定因素還有很多。
同一所大學的學生,能力也必然有高有低,山里的孩子靠苦學考到大城市,一進學校,發現自己除了成績好點,一無是處,而那些得天獨厚的城里孩子,不僅學習成績與你旗鼓相當,在社交、見識、才藝等方面,全方面地顯示出優勢,令來自小地方的學生不免產生自卑的感覺。光是克服這種先天教育資源不均造成的自卑,農村的孩子就需要一顆更加豁達、堅強的心。
再反過來去思考,成績不好、沒考上大學的人,以后就真的會過不好嗎?
遠的不說,就說我的表妹吧。從小學起,她的成績就是班級末游,小姑娘其實從小就機靈,和鄰居孩子玩益智游戲就沒輸過,奈何心思就是不愿意放在學習上,小姨和姨父為她的學習也沒少花心思,可表妹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中考失利后,隨便找個中職學校學習美容,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因為從小就臭美,對美妝感興趣,在美容學校的成績特別突出,后來又迷上了特效化妝,為此央求家里送她去學美術,一邊打牢自己的美術功底,一邊買了國外的特效化妝教程回來自學,后來直播風行,她進駐社交平臺,成了網紅主播,現在月收入比我這個上過大學的公司白領高多了。
上大學也許對于許多偏遠地區的學生,是一張通往大城市的車票,比起打工,去城里讀書顯然更加前途光明,我們不可否認,高考改變著大批人的命運,然而,這并不是定義人生的唯一準則。我們要搞清楚,上大學,作用究竟在哪里。
一紙文憑也許是大型企業的敲門磚,然而沒有名校的文憑,就真的進不去大企業了嗎?大學生的競爭力在于,他們的學習力,在大學里,大家強調的也是學習能力,而不是學歷。老師布置的任務你怎么完成,如何收集資料,如何自己在課外的知識吸收,如何歸納總結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除此之外,人際交往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學生會和社團的作用就是如此,組織策劃社團活動、外聯商家贊助、平衡社團管理中心和社團間的關系...這些都是非常鍛煉情商的事情。
大學實際上就是以學校為范圍,鍛煉人的學習力和社交力。
只要找準這兩點,沒有上大學的人同樣可以變得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