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青島市某學院首創的大學生技師班曾一度引發輿論熱議,現在逐漸趨于平淡,其中傳遞出的重要信息是——對于大學技師班,學生和社會的觀念已發生變化。這也是目前高校大量擴招導致教育水平下降,很多二,三流大學的學生的確比較難適用于社會,面對就業,他們不知所措,不過其中這些主動“回爐”的學生能主動認識自己的不足,而及時的去彌補,這點值得點贊。
在國外,在專業大學接受通識教育者,在大學畢業后,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以提高就業競爭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各類學校的辦學定位不同,學生的選擇也不同,實行通識教育的學校關注基本能力和素質的教育,學生在畢業時,職業技能不如職業教育畢業學生,并不奇怪,因此,如果在接受大學教育之后,需要提高就業技能,就會很自然選擇提高技能的職業培訓學校。社會輿論對此不會大驚小怪。
而在我國,各類教育的辦學定位很模糊,社會對教育的期待也比較功利。比如,對于本應進行通識教育的大學,教育部門也強調其畢業生的就業率,社會也以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評價大學,這導致學校的辦學導向從以能力為導向,扭曲為以就業為導向——這就和職業教育沒什么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當大學的畢業生就業還不如技師畢業生就業時,就有大學不如技師班的感慨,這不但片面,而且誤讀教育。不過要是清華畢業生也去上技師學校,定會是一片嘩然。這種感慨和喧囂中,透露出對中國教育不滿的情緒,也折射出社會對大學和職業教育的評價錯位。
現在,也有很多大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主動選擇“再次接受技能培訓,成為適用的人才,也是他們在認識自己道路上的一大進步,我們
北大青鳥除了為高中生開設課程外,也根據大學生的需要開發了相應的課程,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合格的計算機人才。
世界發達國家如德國早就在高考前對學生進行分流,對大部分學生進行技能技術職業教育,解決大學泛濫,就業低下,同時保證了從業人員的高素質水平,同時也讓其國家產品擁有超高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中國也開始重視起職業教育,未來必將迎來職業教育的春天,結合當前政府大力發展的“互聯網+”工程,互聯網IT人才將成為未來熱門搶手的人才,同時,隨著互聯網幾乎普及到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擁有相關技能的人才也將適用于各行各業。很多有志人士都瞄準了這一行業,通過參加培訓掌握這一技術,在北大青鳥 專注IT教育的十多年以來,向社會輸送了大量高素質的,軟件,
網絡工程師,而在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大環境下,北大青鳥依托雄厚的師資力量,豐富的教學經驗,多年和各大名企的合作,定能培養出適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新型IT人才,成就廣大學子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