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很無奈的話:你不好好念書,就只能出去打工了。特別是一些初中畢業生,還沒成年,這個年紀走向社會既辛苦又危險。
但是在我國,每年仍然有大量初中畢業生因未能考上高中而選擇步入社會,開始打工生涯。
然而,在當前社會就業環境下,初中畢業生打工真的明智嗎?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分析初中畢業后去打工的弊端,并為沒考上高中的學生提供一些建議。
01
社會就業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就業市場呈現出以下特點:
產業結構升級,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從數量向質量轉變。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需求占比達63.8%,同比增長12.2%。
低端崗位減少,競爭加劇。隨著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普及,許多傳統低端崗位逐漸被替代,導致就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但仍有近200萬高校畢業生未能就業。
職業技能要求提高。在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企業對員工的職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據前程無憂調查,2019年企業對求職者的職業技能要求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72.8%,同比增長10.3%。
02
初中畢業后去打工的弊端
收入水平較低。由于初中畢業生學歷較低,往往只能從事低端崗位,收入水平較低。據我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初中及以下學歷勞動者平均月薪為3128元,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者平均月薪為8600元。
職業發展空間有限。初中畢業生在職業技能和知識儲備方面相對較弱,晉升空間有限。在很多企業,學歷成為晉升的重要門檻。據前程無憂調查,2019年企業晉升中層管理崗位的學歷要求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85.7%。
社會保障不足。在很多低端崗位,企業為降低成本,往往不按規定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這使得初中畢業生在面臨疾病、意外等風險時,缺乏保障。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比例為89.8%,而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參保比例為75.6%。
容易陷入“低收入-低技能”惡性循環。初中畢業生過早步入社會,容易陷入低收入、低技能的惡性循環。長期從事低端崗位,難以提升自身素質,進而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
03
給低分初中畢業孩子的建議
繼續深造。對于沒考上高中的學生,可以考慮報考中專、技校等職業院校,學習一技之長。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前景日益廣闊。
做好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技能。可以參加職業培訓、考取相關證書,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勇于嘗試。不要局限于傳統觀念,認為只有考上高中、大學才有出息。實際上,很多行業優秀人才并非出自名校。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努力拼搏。
注重社會實踐。利用業余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積累工作經驗,拓展人際關系。這將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未來就業奠定基礎。
總之,初中畢業生在面臨就業選擇時,應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發展趨勢,謹慎做出決策。過早步入社會打工并非最佳選擇,繼續深造、提升自身素質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