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眾多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699萬,比2012年多19萬,創歷史新高。“中文”、“法律”、“新聞”、“信息管理”等文科專業由于就業率低,且薪資較低,不幸入選紅牌和黃牌專業。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大學生們遭遇了就業尷尬?
專家稱,因產業結構不合理,致大學生就業難。關于2013就業難問題,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分析有四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了對大學生的白領崗位需求不足。
第二是大學生的供給不太符合市場需要。目前大學專業的設置和招收的人數,跟市場需求對不上板。
第三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和觀念不夠。
第四就是整個就業的狀況不樂觀,在國家總的勞動力供過于求的背景下,加上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單位都不招人,少招人,也使大學生就業更艱難。
三月四月是企業招聘旺季,素有“金三銀四”之說,培訓軟件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網絡營銷人才的北大青鳥深圳嘉華學校,為待就業學員舉辦了多場現場人才招聘會,為企業和學員搭建了一條綠色通道。筆者訪問了嘉華學校就業部李老師。據悉,嘉華學校的待就業學員80%以上通過招聘會找到合適的企業,試用期平均薪資水平就達到4000以上。而一些學員是在職進修,畢業后能夠在專業崗位上獲得更大的提升,一位原來從事電工的學員,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后,進了一家科技企業,成為該公司的網絡營銷部經理,年薪達到20萬。
大學生就業難,折射出了大學課程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的現狀。而職業教育彌補了這個問題,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設計的課程,從充分調研了數千家企業和人才需求后得出的課程體系,為學員從學習到就業一站式提供了條件。許多學員從高中、大專畢業的學歷,對電腦和網絡技術如白紙一樣的認識進入到這個行業,從無知到有知,獲得巨大的改變和提升。
一些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來深圳嘉華學習軟件開發,因為IT產業的大形勢將持續看好,也為這些學員的明智選擇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會,不少學員學完后一兩年內成為企業里的技術主管,或管理人員,也有的自己創業,開發軟件。
因此,大學生就業難,難就難在沒有專業的技術技能,更適合用一到兩年時間修習一門專業技能,不僅專業技能有,學歷有,經過職業規劃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將為學員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