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絡營銷人才需求旺盛,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各行業企業已經充分意識到網營人才的重要性。通過職業教育而獲得網絡營銷實戰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就成為炙手可熱的搶手人才,廣受企業青睞。
專 家表示,大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普遍欠缺,是導致其難以順利就業的最根本原因,因為用人單位往往發現“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單位的實際需要相比有很大差 距”。對此分析,企業的認同度高達55.7%,高校教師的認同度也達到35.7%。同時,在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中,認為能力問題是造成就業難原因的人數 占40.9%。
作為當前招聘最熱門的行業,網絡營銷行業每年都會產生近百萬的人才缺口,高端人才尤其緊缺。網絡營銷人才缺口大,技術實踐能力成為就業的關鍵。
調查顯示,學生缺乏就業培訓機會,不少企業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后的“在崗培訓”費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尤其是計算機等技術性人才的招聘,對項目經驗的要求更高。
結構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高校的痼疾,這種現狀之所以長期存在,除了學生主觀方面的因素外,更在于“行業發展迅猛、技術更新快,而國內傳統的教育模式卻無法跟上這個速度”。一些院校的教學只偏向基礎理論,而工程實踐部分較弱。
作為廣東省知名IT職業教育集團,從前年開始,嘉華職業教育就與深圳大學建立了實習實訓合作,在高校引入培訓機構的優勢課程,也在嘉華設立實習基地,讓深大的學生來參與培訓機構的實訓項目。通過讓高校生直接參與,提高大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項目經驗。
高校教育引入IT培訓模式應針對IT培訓的優劣勢,注意揚長避短,不是所有的IT課程都適合培訓模式,實訓類和實踐類課程適合這種機制,而理論課程是高校相對IT培訓的強項,無需引入,引入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就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不可否認,高等教育想要緊跟高新企業發展和人才需求,適應市場的瞬息萬變確實有一定難度。由于在學校的學習成果無法跨越“就業門檻”,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遠非高校能夠單獨完成。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一批本科院校將面臨重新定位和轉型。在部分綜合型的本科院校中,針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軌的窘境,一些學校開始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量身定制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