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concepts的 SEO排行榜大會昨天在京舉行,身邊的好幾個朋友都去參加了這次會議,參加大會的朋友都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學完之后當然會記錄和分享,這一次北京SEO胖子就是其中一位,回來之后發博文,他的分享是ZAC關于美麗說的一個案例分析,案例里面談到了目前SEO行業的狀況,也是我非常認同的一個觀點,目前的 SEO遇到三個難題:怎么樣進行網站架構,如何建設獨特的網站內容,網站高質量外鏈哪里來。
關于SEO的三大難題,其實對于很多朋友大概都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首先對于架構很多時候都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而對于獨特的網站內容的確是半路出家(非專業編輯文案)的很多SEO搞不定的事情,而對于此次百度大規模的調整外鏈算法,SEO也是有苦往自己肚子里咽。那么如何突破這三大難題呢?或者說如何分別的找到三大難題中的一點進行突破?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簡單看法。
1、網站架構是隨潮流還是隨用戶?
因為自己也承接一些網站建設的業務,所以還是做了不少的網站,也接觸過很多不同的網站結構,當然,大部分網站都是一個結構,例如拿小的企業站為例,一般建站的時候總頁面模板不會超過 10個,大體上都是:首頁——文章欄目頁(OR產品欄目頁)——內容頁(OR產品頁)的結構,從結構上來說80%-90%的企業站都是這種結構,那么大部分的企業站也是隨潮流來架構網站的,脫穎而出自然比較困難。
要想做好網站架構,其實還得隨用戶搜索要求,真正把用戶需求放到第一位,用戶想要什么就給他們什么內容。這里直接上干貨,下面是一個比較出色的企業網站架構案例,其首頁的欄目導航很簡單,沒有我們常見的公司簡介,公司新聞之類,其中直接放入了LED燈具的價格表,產品細分類別和行業常見問題,這些都是對用戶來說比較有用的欄目。這個網站架構的思路一個是參考用戶搜索需求,另外一個也參考了百度相關搜索,大家可以搜索一下LED燈具,可以在相關搜索處找到這幾個詞。
網站頭部導航
2、網站內容求數量、質量還是差異化?
現在看來網站內容的差異化勢在必行,這和我不久前寫的文章談到的觀點十分的吻合。但是很多的朋友口頭上說自己網站追求質量,追求差異化,但是做起來的時候只是在數量上煞費苦心,殊不知這樣做效果會差很多。去年接觸一個做網站十年的老前輩,之前公司都是做建站的業務,去年他開始做SEO,但是他的SEO的確做得好,操作手法上內容并不一味的追求數量,只是在質量上自己來控制,一個小的企業站讓收錄比例提高,有時候一個星期才更新一次,但是排名很多次都在百度首頁第一。
內容差異化有一個很牛的案例就是豆瓣。豆瓣的核心用戶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領及大學生,然后其內容也趨向于文藝范,其中關于書籍,電影,音樂的評論最為經典,相信熱愛電影和書籍的朋友都在豆瓣里面找到很多經典的分享評論。例如關于最近特別火的趙薇的電影《致青春》,豆瓣就有很經典的影評,下面截圖是兩個比較典型的評論,其中對于這部電影的評價并不高,豆瓣評分只有6.9,相對來說,屬于中等電影范疇,但正是這些真誠的影迷給豆瓣帶來強大的內容原創度,內容的差異性也就強大了很多:
百度近期的變化頻繁伴隨著各種算法層出不窮,特別是百度Lee以一篇《談外鏈判斷》掀起了各行各業的激烈討論,“擔心、驚恐、慌張失策、不相信、無所畏懼”各種心態在站長們的臉上展現的栩栩如生。
大多數人從最初的“尋找解決方法”到“跪求新方法”直至最后“湊合著發”,這一現象側面反應出了大多數人對SEO的理解僅為“寫寫文章、發發外鏈”、“不發外鏈我能做什么呢?”、“內容為王、外鏈為皇”。
在寫這一篇文章之前,我的內心一直在糾結,因為我的這一番言論會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會罵我,但是就如我此刻的心態“僅僅只為驚醒少數人”。
《談外鏈判斷》一文中開頭第一段,第一句話就是:
判斷外鏈是否為問題外鏈的原則—真實推薦
百度判斷一個外鏈是否為問題外鏈的唯一原則:是否是用戶或者其他網站的真心推薦,是否具體高質量的推薦意義。
這句話包含的意義很多很深,深到很多人無法理解直接跳過這一段看其他的內容,但是《談外鏈判斷》這整篇文章的核心、精華,就是這么一小段話。
很多人無法理解,什么樣的外鏈是用戶推薦、什么樣的外鏈為其他網站推薦,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答。
首先大家得承認一個觀點:自己去發外鏈,肯定不是用戶真心推薦的。
OK,問題來了,百度是怎么知道,我是站長?我是負責網站外推的?又是怎么把其他網站上的鏈接與我自己發的進行判斷?
《百度隱私權保護聲明》
大家都是IT中的精英,對以上的這段話不需要我進行翻譯,我只說一個重點:百度依據你的 搜索關鍵詞、URL、IP地址、瀏覽器的類型和使用的語言以及訪問日期和時間等等,加上某種行為分析算法,來判斷這條外鏈到底是由我自己發的,還是由其他用戶真心推薦的。直接明了的說就是“利用你的隱私”。
說到這,相信各位高手心底會不由的冒出一個想法“是不是我重裝一下系統,換一個IP,就可以安全的發外鏈了?”
Beautiful!如果你能想到這點,那么恭喜你已經跳出一個“寫寫文章、發發外鏈”的菜鳥圈了,但是很可惜,百度的行為分析算法沒有那么簡單,據我所知百度在新的算法中加入了聚合分析:
將同類外鏈通過內容相似程度來聚合,將相似外鏈聚合在一起作為操作者識別的候選集合;其次,對操作者候選集合,通過IP(MAC)、發布時間、鏈接指向、用戶評論、作者和站點的歷史操作者情況、轉發軌跡等上百種因素來識別判斷出是否用戶真心推薦;最后,通過價值分析系統判斷該外鏈的價值高低進而適當的給予網站加分。
相信有不少人會罵“百度這么牛,那我們還怎么做外鏈?”。
上面的算法,只是百度理想中達到的狀態,就目前而言還在部分行業進行實驗中,但是要不了多久百度就會正式推出,若我們不能掌握這些基本理論,“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大家都懂,那么問題再次拋出來,現在的外鏈究竟該怎么做?
核心手法:“清除操作記錄、打亂操作行為、干擾百度算法”。
1.注冊百度帳號,信息無規律、無重復。
2.停用隱私保護工具。
3.退出瀏覽器即清除所有記錄、隱私信息。
4.不使用百度客戶端產品(保護隱私、說不竊取都是假的)。
5.瀏覽一些與平時發外鏈無關的網頁,干擾算法。
6.外鏈平臺的不固定性與隨機性。
至此這一系列的手法就是把“自己發外鏈”改變到“用戶真心推薦”的一個過程,至于真實性、可用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大家拍磚。
深圳北大青鳥